欢迎访问今日关注
据新华社报道,教育部将探索建立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协同发展机制,在部分高校试点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。
什么是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?如果用一个词来解释,或许“对口帮扶”相对合适些——今年教育部拟支持20所左右高校开展该计划,每所试点高校支持1至2所农村中小学校,在体育美育课程教学、实践活动、校园文化建设、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。
该计划要做什么?或者说,其最大的“看点”是什么?在我看来,就是两个字,平衡。
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把人比作树木,认为不必勉强让树木长得一样高,但要在“立脚点上求平等”。近年来,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。其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,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,相对突出。从“飞索求学”到“冰花男孩”,一个个让人心酸的画面隔三差五见诸报端。如何在“平衡”上下功夫?聚焦差距,着力补短板,是一个重要思路。
短板在哪?体育、美育,就是其中之二。当前,在个别农村中小学校,由于师资力量、硬件配套等制约,仅能解决适龄儿童和青少年“有学上”的需求,在“上好学”方面仍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其中尤以体育、美育教育,最为明显。从这个角度看,浸润行动瞄准“痛点”,针对性强,能将高校优质、丰富的教育资源下沉至乡村基层,与有需求的学校实现精准对接,如此“对口帮扶”大有裨益。
人们常引用这句话,“教育之于心灵,犹雕刻之于大理石。”教育给予人的深刻影响,往往是绵延一生的。体育,能野蛮其体魄,让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锤炼意志。美育,可以涵养美丽心灵,引导孩子发现美、理解美、追求美。浸润行动计划,有望从试点到铺开,让更多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,获得高质量的体育美育教育。
除了能为孩子带来“福利”,这一计划还能带来更多启示。如前文所言,当前教育领域有高地也有洼地,除了城乡之别,在同一个城市里,好学校与“差学校”也相差悬殊。与此同时,人们对教育的期待水涨船高,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为强烈。如何回应群众期待?浸润行动提供了有益思路,那就是放宽教育的视野,继续解放思想,着力推进资源整合。事实证明,教育资源可以在城乡、区域、校际、大中小学之间更高效地流动;只要敢于尝试,还会更多、更富创意的方案可供选择。正因此,我们期待像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这样的尝试,越来越多。(夏振彬)
中国领先的综合门户网站,提供含文图音视频的全方位综合新闻资讯、深度访谈、观点评论、财经产品、互动应用、分享社区等服务为全球主流华人提供互联网的新媒体优质体验。